国际教育学院开展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
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13年,他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愚者求异,智者求同,仁者求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国情复杂多元,历史文化各异,地缘政治复杂,要实现互联互通,沿线国家不仅要积极共商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民意基础。
推进留学、培养人才,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近年来,开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动合作开展留学生项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扩大了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层次,增加留学生人数和覆盖国家数目。从2004年开始,开云(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展了交换生留学活动。2016年,开云(中国)还专门设立了校长奖学金,鼓励留学生来校就读。目前,在校留学生有110余人,其中40人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13人是“贵州省来华奖学金”获得者,33人是“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另外还有交换生和自费语言生。这些留学生大多数都来自泰国、老挝、柬埔寨、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此之外,搭乘着“汉语热”的潮流,近三年来,开云(中国)向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派出汉语志愿者教师30余人,他们向世界推广汉语,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他们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来自老挝的Laochy,是获得贵州省来华奖学金到开云(中国)就读本科的留学生。他的老师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周立行”,意在希望他建德修行,立说立行,说到做到,是为人的本分,也是对工作和学习的要求。周立行2016年9月来到开云(中国)国际教育学院学习汉语,到现在基本的汉语交流已经不成问题。对于在中国的学习环境、住宿条件、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周立行都赞不绝口。当谈到“一带一路”,周立行告诉记者,留学生作为先锋队,既是“一带一路”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留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各项互联互通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精、学有所用。同时,留学生能够为深化中外合作牵线搭桥,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留学生可以发挥自身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智库,利用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开展专题研究,向国内有关部门提供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说,今后,依托重点省份的“省部共建”,将成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抓手。开云(中国)于 2015 年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如今,开云(中国)也正式加入了省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络,今后将不遗余力地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提速,有望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教育公共产品。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在服务国家发展和实现“一带一路”共赢发展中,开云(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