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校训标识

【校标说明】

校标内部以略加变形的篆体汉字“师”为主图案,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

图形端庄典雅、稳重大气,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和定位,凸显了学校数十年办学的厚重积淀,既表明学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蕴含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之意。

圆形标志是中国大学标志设计的传统和对大学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图案严谨稳重、简洁明快,色彩热烈典雅。

【校 训】慎思笃行 博学致新

涵义:《礼记·中庸》十九章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句。校训取其精要,强调:深入、全面地思考,坚持不懈地实践;广泛、宽厚地汲取,不断追求升华和创新。

【大学精神】爱国 奉献 敬业 自强

“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引领大学行为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体系的独特气质。或者说:大学精神是体现大学的智慧、气度、品格、信念、风范、操守等的核心文化体系。大学精神居于大学办学思想观念体系的“核心”和“顶层”,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支柱,它具有独特性、导向性、约束性和群体认同性,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凝聚、激励、导向、保障和熏陶等重要功能。对大学的思想、观念、制度、机制、行为等,具有全面统辖的作用和意义。

在千百年来大学演进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内涵不断明晰、不断丰富、不断拓展。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精神和开放精神。

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在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长期的积淀和阐扬,形成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学校的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一批典型的代表人物,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践行和彰显“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

1941年,学校创办于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建校初期,以著名文学家、出版家、新闻教育家谢六逸和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宪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师生,为宣传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独立而奔走疾呼,为培育人才、传播文明而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解放战争时期,有积极支持、掩护地下党活动的校长、数学教育家萧文灿和一批以学生身份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团结师生,宣传革命,抵制反动当局的破坏行径,为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而斗争,使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师大的前身)成为当时省内惟一未受破坏的大学,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以项英杰、梁祖荫、张英骏、王学孟等学者为代表的广大师生,艰苦奋斗、潜心办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其间,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为恢复重建贵州大学,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设立“贵州大学”,由贵阳师范学院给予师资、设备等支持。1959年,贵州大学由贵阳师范学院分出,贵阳师范学院抽调40%以上的教师给予支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聚集了著名历史学家吴雁南、著名地理学家杨明德等老一辈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他们潜心育人,严谨治学、大胆创新,为培养合格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教文化进步积极奉献。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杨明德教授,数十年乐教爱生、敬业奉献,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73岁时在科学考察途中以身殉职。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在一代代师大学人的办学历程中得以凝炼、熔铸,在一批批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实践中得以传承、光大,在学校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中得以充分体现,成为滋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源泉。2001年,学校提出以“爱国、奉献、敬业、自强”作为学校的“校园精神”。2008年,校党委通过对学校光荣办学历史和优秀学人品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决定将“校园精神”上升为“大学精神”,使“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感召力,成为引领师生艰苦奋斗、笃学精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核心价值和巨大精神力量。

【关于大学精神与校训】

大学精神与校训,二者并行不悖。“校训”一般是办学者(学校领导层)对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品德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行为要求,具有行为规范作用;而“大学精神”体现的是价值层面的追求,发挥精神核心和激励引导作用。因此,一般说来,大学精神应当涵盖校训的具体内容,而校训应当体现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大学精神与校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校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成为学校办学的精神支柱。

【黔中师大赋】

黔中师大赋

 

国将兴必尊师,民欲振必重傅[1]。于是庠序开而黉宇建,学问显而教化行[2]。然黔中地僻,上下千年,文教待举久矣;乌蒙天荒,悬隔万里,榛薮修辟难哉[3]!纵志士竭忠倾力,欲补天缺,尤憾无高师之所设也[4]

及至抗战军兴,时势艰难;华胄奋起,期于良才[5]。岁值辛巳之秋,斯校乃立;地择南明之畔,诸公以聚[6]。旰衣宵食,筚路蓝缕;铸爱国之精魂,扬师道之旌帜[7]。耿耿丹心,烛照天下,骋笔民族之危亡;炯炯慧眼,洞悉邃密,究测群科之精微[8]。天翻地覆,雄师挥鞭南渡,直指云贵;冰消冻释,黎苗翘首北望,欣迎曙光[9]。师生同心而甘冒斧钺,团结护校以趋承光明;举完整之大学,入崭新之纪元[10]

建国伊始,诸夏愤发而遽兴百业;壬辰烦暑,元戎莅校以指点迷津[11]。然则迭遭运动之干扰,孰料再罹文革之劫难[12]。邓公复出而力挽狂澜,神州欣畅而顿起沉疴[13]。凤凰浴火,更扬凌霄健翮;潜鲛脱困,重振拏云雄心[14]。推进贵州高教,贡献卓著;更名贵州师大,再握长缨[15]。既入新世纪,又上新台阶:合并理工职院,跨入学科新域;唱响对口支援,携手山海风流[16]。争创一流而弘开新宇,省部共建而大展宏图[17]

纵览嘉苑,罗列形胜[18]:布三区鼎立之格局,成一校统驭之大象[19]。郁郁乎宝山耸峙,步幽径以思贤;悠悠乎白云簇拥,立门墙而求是[20]。拓土大学城中,蔚起花溪校区[21]:峰峦崔嵬,丘壑横翠[22];玉山特立兮居其中,龙文兀傲兮踞其东,鸾凤翾飞兮栖于南,鹿鸣欣悦兮屏于西[23]。更兼麟德灵秀,草木葱葱;复有思雅蜿蜒,清波溶溶[24]。平湖夕照,如镕金之璀璨;繁林晓色,犹轻罗之缥缈[25]。香樟挺拔,植沃壤而沐风雨,尽显大学精魄;绯樱绚烂,吮甘露而媲云霞,渲染鸾林神采[26]。洪钟锽锽,播上庠之金声;雄鼎沉沉,定泮宫之严翼[27]。巍巍乎华宇参差,接天连云;菁菁然文气氤氲,弥野塞空[28]。钟灵毓秀,风物怡情悦目,自启逸兴;儒雅温厚,气度并蓄兼容,且壮遥襟[29]

既入斯门,能不肃然屏息?又承斯教,自当陶然开怀!历数名师,伉俪学者成佳话;检点杏坛,父子专家护新芽[30]。代代学人传薪继火,绛帐恩深[31];莘莘学子敦品砺学,尊师情笃。长思立心天地、立命生民;恒念承继绝学、开张太平[32]。清影与清风齐舞,明心共明月同辉[33]。文史哲教法,辐辏四海衣冠;理工农经管,融会五洲学理[34]。俯仰天地,纵横中外,学科备而俊才集[35];追踪前沿,攀越巅峰,责任重且使命新。精研喀斯特,荒岭石漠重披新绿;神驰跨文化,情境教学独辟蹊径[36]。论史近代中亚,鸿篇累累千万言;穷究马列经典,旗帜猎猎风云间[37]。弄潮大数据,比肩信息世界之前列;协力大射电,贯通宇宙时空于无穷[38]

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为师者鞠躬尽瘁,长歌无悔,吐心血以育芳华;为学者励节高标,奋志不辍,剖肝胆以报国家[39]。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灼灼精神,历岁月之沧桑,不迁不磨;灿灿文华,铸人生之辉煌,益坚益壮[40]!学府七十余载,峨峨乎大地丰碑,殊勋茂绩,功载史卷;桃李三十余万,翩翩乎长天流霞,韫玉怀珠,光耀华甸[41]。尤喜云霓舒卷,学苑弦歌,声闻霄汉之上;殊欣时光荏苒,师大血脉,流布薄海之邦[42]。回首前尘,先贤肇奠鸿基,铺陈锦绣;瞻望未来,后学续写华篇,演绎风流[43]。新时代呈新气象,新作为谱新乐章;红旗指路而壮歌铿锵,征帆搏浪而长风浩荡。秉持立德树人根本,履践科教兴国大任[44];共赴华夏复兴伟业,同圆中国富强梦想!

联曰:雪涯启业,宝山承绪,花溪流风,万世师表传一脉[45];明德归仁,箴言达智,懋功致贤,百代弦歌凌九霄[46]

辞曰:师道弥高兮永崇其光,学缘弥深兮永续其芳;江河弥久兮永载其文,山岳弥坚兮永志其昌[47]

 

戊戌正月初八

朱健华重订于相宝山麓

 

 

注 释:

[1]《荀子·大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庠(xiánɡ)、序:均指学校。《汉书·儒林传》:“殷曰庠,周曰序。”黉(hónɡ)宇:校舍。《汉书·儒林传》:“顺帝……乃更修黉宇”。学问:原分别指学习与询问,后学问联用,指有系统的知识。《荀子·大略》:“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教化:教育感化。《诗经·周南·关睢·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3]天荒: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荒远落后的地区。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悬隔:相距极远。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岁军在汉中,东西悬隔”。榛薮(zhēn sǒu):山林。晋·陆云《荣启期赞》:“遂放志一丘,灭景榛薮。”修辟:修整开辟。《晋书·苻坚载记》:“田畴修辟,帑藏充盈。”

[4]贵州近代教育起步较晚,至1902年,经维新人士李端棻等的努力,始设师范学堂,但到国立贵阳师院成立前,一直没有高等师范院校。

[5]军兴:军事行动开始或战争开始。《汉书·隽不疑传》:“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华胄:华夏子孙。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况且我们是神州华胄,敢不‘绳其祖武’么?”胄(zhòu)即后代。《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6]辛巳:学校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于1941年,干支纪年为辛巳,当年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南明:指南明河。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初建成时,校址在贵阳市南明河畔之雪涯路。

[7]旰(gàn)衣宵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到夜晚才吃饭,形容辛勤地工作。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筚路蓝缕: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路,形容创业艰辛。《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精魂:精神魂魄。汉·王充《论衡·书虚》:“生任筋力,死用精魂”。师道:求学之道或为师之道。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烛照:明察,洞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必多读史传,则此等事自能烛照源流,洞见真妄。”邃密:深邃,精密。宋·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群科:各学科。究测:推究观测。精微:精深微妙。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洪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艺之高,一时莫伦。”

[9]此处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冰消冻释:比喻苦难、灾祸像冰雪一样被融化。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黎苗:泛指民众,此处指贵州各民族同胞。《后汉书·邓皇后纪》:“损膳解骖,以赡黎苗。”

[10]解放前夕,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来到学校,在院长萧文灿支持下,团结广大师生,开展争取民主、保护学校的斗争,终于使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为全省唯一未被破坏的大学,完整地交给人民。斧钺:泛指刑罚、杀戮,此处指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革命民主力量的残酷镇压。《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於诸侯。”新纪元: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亦指某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的开始。

[11]诸夏:即中国,全国。《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注》:“诸夏,中国也。”遽(jù)兴:迅速兴起。《新唐书·韩思复传》:“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壬辰:指1952年,干支纪年为壬辰。烦暑:指农历六月,天气闷热。明·杨慎《渔家傲》:“六月滇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元戎:军队主帅。《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幽冀。”此处指贺龙元帅。1952年8月上旬(农历壬辰六月中旬),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来校视察,强调“发展国民教育,首先得抓住培养教师这个中心环节。”并指示另选校址,建设新师院。于是在贵阳市城东之思贤山、相宝山一带划地建校,1953年迁入,是为今日贵州师大之宝山校区。

[12]文革:即1966—197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3]邓公:即邓小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文革”中遭遇极不公正待遇,被免去一切职务。1977年“文革”结束后恢复原职,故曰“复出”。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作用,故曰“力挽狂澜”。欣畅:欢畅。《北史·李元护传》:“元护为齐州,经拜旧墓,巡省故宅,饗赐村老,莫不欣畅。”起:治愈,拔除。沉疴(kē):重病,老病,借指长期危害社会的弊端。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

[14]传说凤凰为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就要背负人世间的所有仇恨恩怨投身熊熊烈火,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时在经受肉体的巨大痛苦后以更美好的躯体而重生。翮(hé):原指粗大的鸟羽的茎,引伸为鸟翼。晋·陶潜《杂诗》之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拏(ná):牵引、抉取。唐·李贺《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喻志向高远。

[15]学校为贵州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在贵阳师院内重建贵州大学;1959年,新建的贵州大学分出,贵阳师院抽调42%的优秀教师给予支援;1970—1980年代,省内各地州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大专班”,孕育了各地州师范专科学校;从2001年开始,学校以联合办学方式,帮助贵阳、铜仁、安顺、毕节、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7所师专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长缨:喻制胜优势、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言学校于1985年更名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获得更为广阔之发展天地。

[16]2004年,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自此开办工科,涉足新的学科领域。2006年3月6日,经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学校被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接受厦门大学的对口支援。山海风流:既指学校举办的、以厦门大学教师为主的“山海风流”系列学术讲座,也指两校如山海携手,共逐风流。

[17]争创一流: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省部共建:2016年7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下发共建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的意见。

[18]形胜:谓地理位置优越,亦指景色壮美。《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执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19]三区:指宝山、白云、花溪三校区。大象:宏伟壮观的气象。《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疏》:“此大象也”。

[20]郁郁:指树木茂盛。汉·刘向《九叹·愍命》:“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亦指文采盛美。《论语·八佾》:“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宝山:指学校宝山校区。校区北境为相宝山,山腰石壁有清人题刻“相宝留云”,山顶平坦如砥,为登临远眺绝佳处。思贤:宝山校区东北隅为思贤山,林密径幽,学生公寓多建于山麓,为读书思考之佳境。白云:指学校白云校区,为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院址,现为学校所属独立学院——求是学院所在。门墙:指学术门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乾称下》:“自其说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21]200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今属贵安新区党武镇)建设高校聚集区(今名“贵州大学城”),贵州师大花溪校区即在其中。花溪校区于2011年2月13日举行开工典礼,4月2日正式动工,2012年9月部分投用,2014年学校主体迁入。蔚起:蓬勃兴起。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誉麾蔚起,诸生之诵法弥殷矣。”

[22]崔嵬:山势高峻雄伟。唐·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丘壑:山丘和溪谷,泛指山水幽美处。宋·王安石《九井》:“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横翠:横亘眼前的青绿色。宋·陆游《游淳化寺》:“雨过山横翠,霜新橘弄黄。”

[23]玉山:本指蕴玉之山,借指品德仪容之美。玉山位于花溪校区中心,一峰独秀,端庄苍郁,故曰“特立”。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龙文:本指骏马,又喻才华出众的青年,此处指龙文山,踞花溪校区东隅,上摩青云,下瞰群山,势若神骏腾跃。兀傲:孤傲不羁。晋·陶潜《饮酒》:“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鸾凤:指凤翔山,在花溪校区西南,清峻秀丽,建有步道及亭台,为览胜之佳处。翾(xuān)飞:轻柔地低飞。《楚辞》:“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鸾凤盘旋,喻前途美好。鹿鸣:指鹿鸣山,位于花溪校区西部,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喻学校师生和谐,如沐春风。屏:掩蔽,障卫。《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24]麟德:原义指麟德殿,位于唐长安大明宫内,皇帝接待远人和召见臣僚的宫殿。此处指麟德山,毗邻花溪校区东大门,周遭有行政楼群、会议中心等,故取其义而名之。思雅:花溪校区北缘为思雅河(原名思丫河)。

[25]平湖:花溪校区东部有湖,波平如镜,至晴日薄暮,于湖东可观夕照,灿如镕金,辉耀湖面。繁林:繁茂的树林。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繁林翳荟,则羽族云萃。”晓色:拂晓天色,晨曦。唐·虞世南《和銮舆顿戏下》:“银书含晓色,金辂转晨飙。”轻罗:质地轻盈的丝织品。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轻罗雾縠,冶服之丽也”。

[26]香樟挺拔:既指校园内香樟成列,更指学校校歌《挺拔的香樟》,2008年5月由学校作家李俊教授与作曲家龙德云教授合作创作,并经学校最终确定为校歌,当年在“首届中国校歌合唱音乐会”上,获最佳创作奖。精魄:精神气魄。明·宋濂《见山楼记》:“濂之学识缪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绯樱:又称山樱花,此处泛指樱花。春季,校园中樱花烂漫,蔚为壮观。鸾林:鸾鸟之林,喻人才荟萃之所。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凤穴歌声,鸾林舞曲。”

[27]锽锽(huánɡhuánɡ):洪亮的钟声。《说文》:“锽,钟声也。”上庠:古代大学。《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金声:原指钟声,也指美好的声誉。晋·刘琨《劝进表》:“玉质幼彰,金声夙振。”雄鼎:雄伟的鼎。泮宫:古代的国家高等学校。《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严翼:威严敬慎。《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28]菁菁(jīnɡ jīnɡ):茂盛,繁盛。《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氤氲(yīn yūn):云雾或烟气弥漫状。《旧唐书·李府传》:“邃初冥昧,元气氤氲。”

[29]钟:凝聚,集中;毓:产生,孕育。钟灵毓秀即谓聚合天地灵气,孕育优秀人才。亦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晋·左思《齐都赋》:“幽幽故都,萋萋荒台,掩没多少钟灵毓秀!”逸兴:超逸豪放的情绪。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遥襟:远大的抱负和开阔的胸怀。唐·王勃《滕王阁诗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30]伉俪(kànɡ lì):夫妻。教师中多夫妇共同从事教学科研且业绩卓著者。如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杨宪益,国际知名学者、文学翻译家。194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携夫人戴乃迭回国。1941年,杨宪益夫妇到国立贵阳师范学院任教,杨任英语系首任系主任、教授,曾先后将《离骚》、《资治通鉴》、《老残游记》、《楚辞》、《牡丹亭》、《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译介到国外。检点:检查,查点。宋·辛弃疾《蝶恋花·和杨济翁韵》:“检点笙歌多酿酒。”杏坛:泛指讲学之所。《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父子:此处指教师中多有两代同门执教者。如项英杰、项昭父女:项英杰,历史学家,曾任湖北师范学院、贵州大学教授,1953年调任贵阳师范学院教授。一生撰述、翻译、主编学术论著达550余万字。其女项昭,数学教育专家,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又如黄国华、黄威廉父子:黄国华,植物学专家,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农学部,曾执教中山大学农学院,1941年来校任教。其子黄威廉,植物学家,教授,西南师大客座教授,曾任贵州省科委主任,后辞职回校任教。护新芽:既指黄氏父子均专于植物学科,又喻教师精心呵护、培育青年学生。

[31]绛帐:本指红色的帷帐。东汉经学家马融学识高深渊博,常在高堂上设红色帐帏,为生徒讲授。后世用“绛帐授徒”称美师长教授生徒。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绛帐恩深无路报,语余相顾却酸辛。”

[32]此处化用宋代大儒张载所著《横渠语录》中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作为学者的至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以勉励学者。开张:开扩,展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

[33]清影:清朗的光影,借指校园中师生气质高雅、清丽不俗的身影。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明心:心思清明纯正。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学必明心,记问辨说皆余事。”

[34]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轴心,喻汇聚一处。《淮南子·主术》:“是故群臣辐辏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衣冠:原指士大夫的穿戴,后引伸指文明、学术,借指文明礼教。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35]备:完备。《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学校学科专业体系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36]喀斯特:即岩溶,由亚得里亚海岸的喀斯特(Karst)高地而得名。贵州为全国喀斯特地貌最典型和分布最广的地区,学校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为此成立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建立了“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应用成果,为喀斯特地区扶贫攻坚、生态建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跨文化:即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学校专家学者在国内率先开展跨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研究。他们还提出了适合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并在贵州及京、渝、滇、川、苏、浙、粤、湘等地的一千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推广实验。

[37]学校历史学科学者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亚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著述宏富,在国内外学界颇有影响。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38]大数据:指学校顺应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研发为核心,推动大数据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与行业应用协同发展,为更快发展大数据学科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比肩:并列,居同等地位,亦指不甘落后。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九状》:“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大射电:指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缩写为FAST。学校积极支持并参与FAST项目建设,成立了“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和“贵州省核天体物理与脉冲星大数据运用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为该项目试运行初期相继发现9颗脉冲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故曰“协力大射电”。FAST具有观测宇宙边缘的超强能力,故曰“贯通宇宙时空”。

[39]励节:砥砺节操。励通砺。《淮南子·修务训》:“故君子积志委正,以趣明师,励节亢高,以绝世俗。”高标:清高脱俗的风范。《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高标峻尚,雅操孤贞。”亦喻高深的造诣。唐·韩愈《送灵师》诗:“古气参《彖》《系》,高标摧《太玄》。”奋志:振奋志气。唐·陆贽《鸿渐赋》:“飞鸣有检,动靡求栖,游皆远险,思奋志於寥廓。”

[40]学校以光荣之历史、优良之传统,铸就“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炼“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不迁:不可动摇,不可改变。宋·朱熹《大学章句》:“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不磨:不可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文华:文化昌盛。唐·韦应物《寄皎然上人》:“茂苑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41]殊勋茂绩:卓越的功勋业绩。《魏书·裴叔业传》:“殊勋茂绩,职尔之由,崇名厚秩,非卿孰赏?”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韫(yùn)玉怀珠:喻深怀才华和美德。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华甸:精华荟聚之区,借指华夏大地。南朝宋·鲍照《侍宴覆舟山》:“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42]弦歌:古代传授《诗》学,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亦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孔子家语·在厄》:“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霄汉:超越青云和天河的天空极高处。《后汉书·仲长统传》:“如是,由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域。宋·陈亮《祭丘宗卿母硕人臧氏文》:“闺阃之懿不出於乡闾,而足以起薄海之敬。”

[43]前尘:前迹,往事。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故景仁赠余云‘澹墨题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继前尘’也。”肇:开始。《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鸿基:雄伟的基业。宋·范仲淹《圣人大宝曰位赋》:“固此鸿基,方君临於万国。”华篇:美好的篇章。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云飞绮札,代郡接於苍梧;泉涌华篇,岷波连於碣石。”

[44]履践:实践,躬行。汉·班固《白虎通·礼乐》:“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大任:重任。《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此为上联,叙学校办学始终坚守师道、传承师道,文华璀璨,文采斐然,文脉永续。雪涯:学校草创之初,建址于贵阳雪涯路。启业:开创基业。南朝·沈约《梁武帝践祚与州郡敕》:“故能启业垂统,光宅区夏”。宝山:指学校迁址宝山校区后的六十余年发展时期。承绪:继承前人的事业、功业。《晋书·安平王孚传》:“陛下承绪,远人率贡”。花溪:即学校开辟花溪校区后新的发展时期。流风:传承优良风习、传统。《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万世师表:意思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清朝康熙皇帝为曲阜孔庙大成殿题写匾额“万世师表”。此处指传承千秋的师道、文脉。

[46]此为下联,言学校致力于培养具备美好德行、宏大智慧、卓越建树(即“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的仁者、智者和贤者。明德:光明之德、美德。《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归仁:趋于“仁”这一最高道德境界。《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箴言:规谏劝诫之言。《尚书·盘庚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智:智慧。《论语·子罕》:“智者不惑。”懋功:大功劳。《宋书·武帝纪中》:“勋德懋功,未有若此之盛者也。”贤:才德兼备。《墨子·尚贤上》:“列德而尚贤。”

[47]弥:长久,更加。屈原《离骚》:“芳菲菲其弥章。”光:光彩,光荣。《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芳:本指香草,引申为花草的香味,美好的德行或名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文:美,善,亦指文采风华。《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昌:美好,壮丽。《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